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垂釣少年遭魚刺傷中毒等候送院時 火燒分屍洩憤

生果日報網上版
垂釣少年遭魚刺傷中毒等候送院時 火燒分屍洩憤

【本報訊】一名少年昨日凌晨在土瓜灣海心公園岸邊垂釣時,不慎被上釣的小魚魚鰭刺中手指,頓感傷口劇痛麻痹、不知所措,有路過的資深釣魚郎認出是含劇毒的坑鰜魚,提醒他入院治療。事後「兇魚」被人施以火燒及分屍極刑洩憤。記者:黎志偉 宋光明


被坑鰜魚刺傷少年約 17歲,昨日凌晨 1時許,與多名友人在景雲街海心公園打籃球後,獨自在岸邊垂釣,未幾釣獲一條身長約半呎的小魚。由於他是釣魚初哥,不知小魚為何物,隨手拿來膠袋當手套解開魚鈎,不料遭魚鰭刺傷右手食指,未幾即感到傷口刺痛麻痹。

放大圖片
坑鰜魚常見於本港海域,魚鰭含劇毒。資料圖片

坑鰜魚常見於本港海域,魚鰭含劇毒。資料圖片

放大圖片
刺傷人的坑鰜遭火燒及分屍。

刺傷人的坑鰜遭火燒及分屍。

傷口麻痹 可致昏迷

事主登時不知所措,幸好一名資深釣魚郎路過,認出該魚為含劇毒的坑鰜魚,立即提醒他須入院治理以防傷勢惡化。 事主聞言隨即報警求助,由救護車送院檢查及治療。據悉有人在救護車到場前,對被毒魚刺傷心生不忿,對「兇魚」施以火燒及分屍極刑。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 李彩華表示,坑鰜的毒性很強,由於毒刺由皮包住不易察覺,不慎被刺中傷口會痛得「入心入肺」及出現麻痹,嚴重者可能引致昏迷,他本人亦曾被坑鰜刺中過,當 時感到有如劇痛攻心。李彩華指漁民處理坑鰜、或其他魚鰭含毒魚類如泥鯭等時,會戴上保護膠手套,及將魚鰭毒刺剪走。他提醒釣魚客若釣得不熟悉魚類,應小心 處理或乾脆棄掉,以確保本身安全。屯門醫院急症室醫生馮顯達稱,若市民遭毒魚刺傷,情況許可下可將毒刺拔出,然後將傷口浸於約 40℃的溫水中約半小時,因熱水有助分解毒素及減輕痛楚,同時應盡快求醫接受解毒,並確保不會有毒刺遺留在傷口內引致發炎。資料顯示,坑鰜屬鰻鯰科,在本 港各區海域頗常見,其中深井及馬灣一帶最多,最長可至 32厘米(約一呎),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其中背鰭及胸鰭呈鋸齒狀,具毒腺含劇毒,外國曾有中坑鰜毒刺死亡個案


被含劇毒坑鰜魚鰭刺中右手食指的少年接受治療。黎志偉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