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單車小子變奪命煞星

馬鞍山發生罕見單車撞單車奪命車禍!十四歲「單車小子」,昨晨踩住「耷頭」單車上學,沿百米「長命斜」狂衝至隧道底時,疑越線迎頭與上斜的單車漢猛撞,雙雙拋離單車向後跌,男子後腦撞向分隔行人路與單車路的石壆,血如泉湧,送院後終告傷重不治,而「單車小子」則受傷留醫。

兩輛相撞的單車泊在隧道內,警員在場調查。	(翁火攝)
兩輛相撞的單車泊在隧道內,警員在場調查。 (翁火攝)

踩單車喪命的男子姓謝(五十三歲),任職地盤工人,與妻兒同住恒安邨。警員在單車上檢獲泳褲、泳鏡及浮板,相信他當時正踩單車往游早泳,因他身上無身份證,身份一度不明,直至其妻子久等未見他歸家,前往馬鞍山警署報案始知他出事。肇事「單車小子」姓杜,在馬鞍山德信中學讀中三。他為方便上學放學,花二千多元購買一輛白色「耷頭」單車代步。

男生被撞致右眼角及嘴鼻受傷浴血。
男生被撞致右眼角及嘴鼻受傷浴血。

被撞的單車漢送院搶救後不治。	(吳子生攝)
被撞的單車漢送院搶救後不治。 (吳子生攝)

目擊者梁太
目擊者梁太

後腦撼壆搶救不治

昨晨八時許,杜與一名同學結伴踩單車上學,當單車在耀安邨耀謙樓對開往沙田方向的馬鞍山路,沿一百米「長命斜」向下衝至穿過恒康街隧道底時。單車疑車速太快越過對面線,繼而與迎面而至出隧道準備上斜單車猛烈碰撞。

據目擊者梁太憶述,當時她送孫兒上學途經現場,突然聽到背後傳出尖叫聲,回頭察看即見兩輛單車撞作一團,車頭各自拱起成三角形,少年與男子雙雙向後飛跌落地下,男子後腦撼及分隔行人路與單車路的石壆,當場頭穿鮮血直流,再俯伏落行人路不省人事,奄奄一息。少年則受傷流血,站起身時疑受驚過度,不斷「手騰腳震」。

梁太有感救人要緊,即時叫孫兒自行上學,然後與三名街坊上前協助及報警。因報警時未能明確指出肇事位置,梁太遂走上隧道頂的迴旋處路邊等候救援人員,消防員攀過路邊鐵欄爬落隧道,得悉單車相撞有人昏迷不醒後驚嘆:「乜咁大鑊!」隨後,救護車獲指示抵達,立刻替兩名傷者包紮及送院。

單車奪命意外模擬圖<BR>少年騎單車落斜至隧道口疑突越線,與騎單車中年漢相撞。
單車奪命意外模擬圖
少年騎單車落斜至隧道口疑突越線,與騎單車中年漢相撞。

兩人同墮地,中年漢頭撼行人路石壆送院不治。
兩人同墮地,中年漢頭撼行人路石壆送院不治。

單車小子受傷送院

惟謝經搶救後終告傷重不治,而杜則右眼角,口、鼻受傷,其母親接報到醫院看望兒子。事後警方將肇事單車送往大欖汽車扣留中心檢驗,並檢走謝的個人物件,案件交由新界南總區特別意外調查隊跟進。兩名交通警員昨午重返現場,拍攝隧道底的凸鏡、彎位和斜路等照片助查。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表示,若單車連人共重一百五十磅,斜路的斜度為四度計算,從一百米長斜路直衝而下,最高時速可達四十二公里,產生的撞擊力高達四百四十七磅,等同將一部一匹冷氣機,從一樓掟落地下產生的撞擊力,人車一旦被撞,相信很大機會車毀人亡。


馬鞍山死亡單車徑路斜彎多

【本報訊】今次釀成人命傷亡的單車徑,不但斜度大,而且彎曲狹窄,易成死亡陷阱。有單車團體炮轟運輸署忽視本港單車徑的安全設計及現存風險,要求改善。該署與警方今日會聯同社區人士到意外現場視察情況。

現場隧道單車斜路彎多,路面狹窄(藍線所示為肇事單車落斜路線)。
現場隧道單車斜路彎多,路面狹窄(藍線所示為肇事單車落斜路線)。

社區幹事促改善路面

大埔騎乘者車友會表示,今次意外凸顯運輸署多年來在單車徑上的工作粗疏及紊亂,他們近年已要求該署改善本港單車徑之設計,但往往遭受該署官僚態度冷待。

該會又指,今次發生意外的隧道欠缺道路分隔線(雙白實線),加上有高低坡幅,容易造成單車對頭相撞。

另外,馬鞍山社區幹事李世榮指出,肇事單車徑雖非交通黑點,也較少接獲居民投訴路面有問題,但無可否認該路段斜度大,彎位多,加上路面狹窄,易致單車迎撞。

李又稱,逢假日有不少市民會經過有關隧道及「長命斜」往單車公園,因沒有分隔鐵欄,若果落斜一方沒有減速,易失控衝過對線。

他會於今日與警方及運輸署人員實地視察,研究問題所在,並要求當局將單車徑拉直,減少斜度,同時擴闊路面,防止意外。

香港單車代表隊前成員何兆麟,實地踩單車考察現場斜路和隧道後,亦指路彎及狹窄,落斜時必須按緊手掣減慢車速,同時建議當局在斜路加設減速提示牌。

李世榮指肇事隧道內的魚眼鏡不夠清楚。	(李健瑜攝)
李世榮指肇事隧道內的魚眼鏡不夠清楚。 (李健瑜攝)

前港隊成員何兆麟實地踩單車考察現場路況亦戴着頭盔。
前港隊成員何兆麟實地踩單車考察現場路況亦戴着頭盔。


市民欠單車安全意識

【本報訊】許多市民喜以單車作代步工具,但須有安全意識。香港單車聯會執行委員陳志強指出,現時不少踩單車市民忽略安全,輕視意外的嚴重性,不像職業單車手或熱愛單車人士般,有充足安全裝備,自我保護意識高。

他指踩單車時須戴上頭盔、護膝等全套保護裝備,就算不幸炒車或翻車,也可保護騎者的頭部,避免撞及花槽或石壆受重創。

先從學校做起

陳又謂,現時隧道斜路的斜度若果超過五度,當局通常會掛上警示牌,提醒踩單車市民上落斜路時,應落車將單車推上或推落斜路,以策安全。他表示,要推行單車安全,首先從學校做起,希望警方及學校合作安排人員到學校舉辦講座,讓學生認識安全重要性。

去年九月廿八日,沙田一名六十三歲老翁,沿沙田鄉事會路行人路隧道落斜,在源禾路出口與上斜單車迎頭撼撞,老翁墮地重傷。另外,同年六月十四日,一名四十七歲男子踩單車往沙田,途經科學園對開與另一輛單車頭尾相撞,他失平衡倒地,後腦撼向石壆,重創昏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