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生活語文﹕當西太后 碰上 祝英台

明報新聞網
 

生活語文﹕當西太后 碰上 祝英台 2009年5月7日

【明報專訊】很多人以為流行曲和歷史是兩個不相通的世界,然而近期兩首流行曲告訴你那只是錯覺而已!那兩首流行曲就是孫耀威的《西太后》和謝安琪的《祝英台》。你可聽過「西太后」和「祝英台」的故事嗎?《西太后》和《祝英台》跟「西太后」和「祝英台」的故事又有什麼關係?

據說表現了「一個全新孫耀威」的《西太后》,以模特兒服裝的「華麗與偏激」和「前衛」作引子,那「一吋一吋」針線改寫了「千秋衣裝」的要點,其「不對稱/反建構」甚至「掀起了新世界大戰」。

模 特兒服裝的「顛覆倒轉」歷史,清末「垂簾聽政」近半世紀的慈禧太后何嘗不是「顛覆倒轉」中國近代歷史!面對列強交侵,慈禧卻把持朝政,阻撓戊戌維新變法, 令中國陷入險境,歌者不禁慨嘆:「禁城內那名字也同樣那位她/那年大概同樣也撩動過火花/她那手法萬物亦都很驚訝/一子之差威力用錯影響了國家。」世局急 遽變革,慈禧卻抱殘守缺,因而成為戀權守舊的代號。歌者嘆息之餘,忽發奇想:「如果西太后也誕生在我家/古都會為你一早解禁嗎?」「新居會讓你綁手綁腳 嗎?」如果「保守與自制」碰上了「不羈瀟灑」,結果會是怎樣的呢?

至於人氣歌手謝安琪的《祝英台》,則寫員外之女祝英台身處「不允許巾幗求 學」的年代,為了「習禮知書廣人網」而將「女身暗掩裝」。英台結識了同窗梁山伯,「夜唱詩晝畫作賞雨看星說文學」,「熱情暗生不可自抗」。可是,梁祝的愛 情終究不敵傳統婚姻所強調的「父母之命」。嚴父將英台許配馬家,英台「付託山伯無望」,「最終不歸路往(殉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 國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梁祝化蝶的故事表達了古代人們對愛情的追求,祝英台對愛情的堅貞和勇氣感染萬千讀者,更成為中國傳統女性堅強品格的象徵。《祝 英台》一曲,歌者透過梁祝故事抒發她對女性地位的慨嘆:「再細想今天這一代有哪種性別得偏愛?」「會否等得見未來女共男均等競賽?」甚至懷疑今天社會「男 女平等」是「風氣漸改還是大智未開酒不變舊瓶改」。

從寫作手法來看,《西太后》和《祝英台》皆用了「借事抒情」技法,劉玉學《寫作學教程》 指出,當敘事作為抒情手法時,它不注重事件的完整過程,而在於追求牽動人心的細節。我們要知道,真正能感動人心的事情,不一定是身患不治之症。我們平日只 要留心身邊事物,敏於觀察,自然能夠從平凡生活找到感動人心的寫作素材。從《西太后》和《祝英台》兩首歌的經驗,我們更可知道原來不少中國歷史故事也可讓 我們從身處的世代拓展聯想空間。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廣泛閱讀,多動腦筋,我們便能透過文化、歷史感應世界。大家不如試試想像一下:如果西太后今天巧 遇祝英台,結果又會是怎樣的呢?

■作者簡介

何志恆,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範圍包括中文教學、潮流文化、思考教學及價值教育。

文: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助理教授 何志恆

     


MingPao 2.3 Coded by ManIn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