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膠盒翻叮 隨時叮出禍?

生果日報 - 2011年06月01日

膠盒翻叮 隨時叮出禍?

叮熱膠盒釋出塑化劑
盛載食物越肥膩 吸收毒素機會越大

2011年06月01日

【本報訊】致癌塑化劑可能避無可避,學者指把食品或飲料盛在塑料容器加熱,也可能令塑化劑釋出,人體吸收後有增加男性生殖疾病、女性性早熟及患癌的潛在風險。專家提醒市民尤其要避免將高脂肪食品放入塑膠容器加熱。日前被檢出含有塑化劑的兩款本港有售「動力運動飲品」現已禁售,但保守估計有逾萬支流出市面,入口商稱會派員上門回收。 記者:張文傑

塑化劑加入塑料製品可令塑膠更柔軟,大部份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二酯( DEHP)等,已被證實會導致雌激素效應,人體吸入這些外來及非天然雌激素,會令內分泌失調,導致生殖或發育方面的相關疾病,甚至增加乳腺癌或卵巢癌潛在風險。

新技術快速驗毒素含量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何樹良教授表示,塑化劑受熱時特別容易從塑料中釋出,如將食品、飲料放在塑料容器,用微波爐或蒸的方法加熱,釋出的塑化劑會污染食物。他指塑化劑的化學特性「特別會黐住啲肥膩嘢」,如將油份高的湯、芝士或肥肉等放於塑料容器加熱,吸收到塑化劑的機會更大。
何樹良說,難以知道塑化劑受熱時釋出的份量,理論上,越柔軟的塑料製品如保鮮紙,添加的塑化劑較多,故不建議以保鮮紙長期包住高脂肪食品,亦應避免以塑料樽載熱飲。但他強調並非所有塑料容器及保鮮紙含有害塑化劑,部份塑化劑可從豆類中提取。
另外,何樹良及同系的何永樂博士三年前研製出雌激素效應酵素免疫分析法,將含塑化劑的樣本加入細胞,培植兩日後,再將細胞內的蛋白物質取出,加入檢測抗體,蛋白物質便會呈現黃色,黃色越淺代表引發的雌激素效應越大,即表示樣本塑化劑含量越高。整個測試需時約三日,此測試技術料一年內完全成熟,港大正為此申請專利。

澳門回收台灣抗胃酸藥

本港入口商捷運食品稱,被驗出含塑化劑的兩款產自台灣的飲料「動力運動飲品」,已在港售出 7,885箱,公司上周通知零售商把貨品收起,如市民欲退貨,可致電 2637 0646查詢,公司會派員上門回收,而原訂 6月 15日的回收限期亦可能延長。
澳門 衞生局宣佈,發現一種台灣進口的抗胃酸藥物藥品「保胃懸乳液」含有 DI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塑化劑,毒性與 DEHP相若,已下令入口商回收,呼籲市民停止服用。該藥並非在港註冊的藥物。

避免吸收塑化劑小貼士

1.避免將食品或飲料置於塑料容器內加熱
2.避免將高脂肪含量食物與塑料容器長時間接觸
3.如需加熱食物,應選擇使用陶瓷、不銹鋼及玻璃等容器盛載
4.當塑料製品變硬或乾裂,代表當中的塑化劑可能已釋出,不宜再使用
5.避免以塑料樽盛載熱水

資料來源:港大醫學院
內科學系何樹良教授



港大何樹良教授(右)及何永樂博士(左)研製出雌激素效應酵素免疫分析法,可間接測試塑化劑含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