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常說的胃藥,通常是指在藥房購買的制酸劑,含有鋁鹽、鈣鹽、鎂鹽、或是鋁鎂混合製劑,也是俗稱的胃片、胃乳,可以產生酸鹼中和的作用,減緩胃部的不適與疼痛。
正常情況下,胃酸分泌是為了消化食物,但是不當的刺激,使得胃酸分泌過多,造成胃壁強烈收縮與痙攣,甚至侵蝕胃部的粘膜而造成潰瘍。潰瘍長期浸泡在胃酸之中,容易惡化,此時服用胃藥能夠中和胃酸,並在潰瘍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讓潰瘍逐漸好轉。
制 酸劑的選擇則是依據其酸鹼緩衝能力,鈉含量及其副作用來作決定。一般來說,液體狀的胃乳,可以直達胃部中和胃酸,效果最迅速,常用於胃痛發作時或飯前服 用。粒狀的錠劑效果較慢,大部份需要嚼啐來增加藥品與胃酸接觸的表面積,就可提高其有效性。嚼碎的藥物在胃中迅速的崩解,達到中和胃酸的功效,通常是飯後 半小時到一小時服用效果最好,一般藥效通常可以維持1~3小時。
胃酸中和能力
胃酸中和能力(Acid- Neutralizing Capability,ANC),其定義為『一個治療劑量的制酸劑可以中和多少毫當量』,是選擇制酸劑的主要考量點,ANC值愈高,其中和胃酸效果愈顯 著。sodium bicarbonate及calcium carbonate雖然有很強的胃酸中和能力,但會產生全身效應而不適合長期服用。懸液劑的ANC又比散劑及錠劑為高。
一般市面上販售的「胃散」,中和胃酸的速度很快,胃痛的人可以馬上獲得舒緩,但實際上胃酸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反彈回去,反而更刺激胃壁,而胃散的成份為碳酸氫鈉,心臟病及高血壓病患也較不適合。
但是
制酸劑使用不當可能會出現如下的不良反應:
(一)、胃酸是體內殺滅細菌的第一道防線,長期服用胃藥,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因胃酸過低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
(二)、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如胃乳片中含鋁成分吸收及磷酸的減少問題,本身也會造成便秘;而鎂過多反而促成腹瀉。
到底哪些人服藥時可以添加胃藥?
到 底哪些人服藥時可以添加胃藥?一.50歲以上,有消化性潰瘍病史,吃藥容易有胃部不適症狀者。二.服用一些像是盤尼西林、紅徽素等會造成胃部不適的藥。 三.服用阿斯匹靈類藥物,關節炎治療劑,或類固醇較易傷害胃粘膜。其實大多數的抗生素不須與胃藥一起服用,另外,像是感冒藥中的普拿疼和抗組織胺藥,也不 會對胃造成傷害。病患如因怕消炎止痛類藥物容易刺激腸胃,也可以利用鹼性食物,如蘇打餅乾(飯後服藥)來減少腸胃刺激。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或作息不正常 的人,較容易發生胃腸不舒服的情形,不論你選擇的是胃藥的口味或制酸能力,若服用胃藥二、三天,症狀還不能緩解時,一定要就醫診斷,不要私自服藥,以免忽 略了重大疾病的徵兆。另外,保持正常作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則是保持腸胃健康的不二法門。
結語
結語
胃藥不是萬靈丹,所以藥不藥大有關係,「能夠不吃就不要吃,因為藥的作用不只一種,第二種就是副作用,」想想看,你服用胃藥,是為了解決胃部的問題,還是只是一種習慣。
主機管理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