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剝牙後傷口不癒合 忍痛兩年防骨質疏鬆藥致骨壞死

生果日報網上版

剝牙後傷口不癒合 忍痛兩年防骨質疏鬆藥致骨壞死
【本報訊】本港婦女最常服食的預防骨質疏鬆藥「雙膦酸鹽」類藥物( bisphosphonates),有機會引發下頜骨壞死副作用。明愛醫院呈報兩宗服食該類藥物超過三年的婦人,脫牙後傷口長期不癒合,更持續出現下頜疼 痛,求診後發現下頜骨壞死,停藥及接受手術治療後才康復。負責研究的醫生建議市民接受相關療程前,應接受詳細牙科檢查,並注意口腔 衞生。
接受手 術清除壞死組織 放大圖片
箭嘴所指為其中一名患者的下頜骨壞死位置。 《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箭嘴所指為其中一名患者的下頜骨壞死位置。 《香港醫學雜誌》圖片首宗個案是一名 70歲婦人, 08年初到明愛醫院求診,當時已持續受下頜骨疼痛困擾近一年,早前脫智慧齒的傷口也一直未有痊癒,左邊面頰腫脹,經過一連串檢查後發現是下頜骨壞死。她四 年前骨折後,開始服食雙膦酸鹽類骨質疏鬆藥 risedronate,相信是引致壞死的元凶。患者停止服食骨質疏鬆藥,並接受手術清除壞死骨骼及組織,手術後更需服食抗生素,五個月後傷口痊癒,下頜 骨未有繼續壞死。另一宗個案是一名 78歲婦人,她忍受下頜痛楚長達兩年,即使脫掉三隻牙齒也無助減輕不適,剝牙傷口更一直未有癒合,到明愛醫院接受檢查時發現下頜骨壞死,她三年前開始服食 雙膦酸鹽類骨質疏鬆藥 alendronate。患者停藥後同樣需服食抗生素,幫助口腔的傷口康復,並接受兩次手術改善下頜骨壞死,復原情況良好。有關研究結果已刊登在新一期 《香港醫學雜誌》。
入侵性口腔治療風險高
負責有關個案治療的明愛醫院骨科及牙科醫生指出,雖然骨壞死是服食雙膦酸鹽類藥物罕見的副作用,但不能否定其 風險因素,接受入侵性的口腔治療風險性或會較高,包括需暴露牙骨的治療,例如脫牙、齦下刮治療、根尖周及牙周手術等,佩戴不合適假牙引發的創傷及口腔 衞生欠佳也會增加風險。患者接受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前,應進行全面的牙齒檢查,並定期接受口腔護理,也需戒煙及減少飲用含酒精成份的飲品,均有助預防口腔 疾病。


箭 嘴所指為其中一名患者的下頜骨壞死位置。 《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FruitDaily 1.1L Code by ManIn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